依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1年我國軸承制作職業規模(年出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)企業共有1416家企業,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32.11億元,同比增加27.59%;出售收入為1910.97億元,同比增加30.30%;利潤總額125.23億元,較上年增加為26.54%。預計到2015年,我國軸承產值有望超過280億套,主營業務收入有望到達2100億元,成為全球最大的軸承出產和出售基地。
當前我國軸承職業首要面對三大杰出問題:分別是職業出產集中度低、研制和創新才能低、制作技能水平低。
第一,職業出產集中度低。在全國際軸承約300億美元的出售額中,國際8大跨國公司占75%~80%。德國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%,日本5家占其全國總量的90%,美國1家占其全國總量的56%。而我國瓦軸等10家最大的軸承企業,出售額僅占全職業的24.7%,前30家的出產集中度也僅為37.4%。
第二,研制和創新才能低。全職業基礎理論研究弱,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,少原創技能,少專利產品。
當前咱們的設計和制作技能基本上是模仿,產品開發才能低,表現在:盡管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到達80%,但高速鐵路客車、中高檔轎車、計算機、空調器、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,基本上靠進口。
第三,制作技能水平低。我國軸承工業制作工藝和工藝配備技能發展緩慢,車加工數控率低,磨加工自動化水平低,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出產線。對軸承壽數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配備,如控制氣氛保護加熱、雙細化、貝氏體淬火等覆蓋率低,許多技能難題攻關未能取得打破。軸承鋼新鋼種的研制,鋼材質量的提高,光滑、冷卻、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能的研制,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緩質量提高的要求。因此造成工序才能指數低,一致性差,產品加工尺度離散度大,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而影響軸承的精度、功能、壽數和可靠性。
上一篇:桿端關節軸承按尺寸系列分類
下一篇:軸承的歷史發展